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高技能人才>文章内容
一位技术尖兵的求索轨迹-记首钢知识型工人窦振印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吴晓向 发布时间:2007-07-19 (阅读次数:

    2006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首钢矿业公司球团厂为庆祝建厂20周年,决定发行一套纪念邮票专版。专版上4种图案分别是厂标、厂庆标志、主要设备和一位人物。在确定唯一的代表人物时,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了一名普通电工身上。
    他,53岁,进首钢时只有小学文化,但现在却拥有电气工程师证书、高级技师职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电工高级考评员的资格。
    他,在球团厂工作20年,攻克电气技术难题20多项,解决的疑难故障难以计数。
    他,所负责的球团二系列新生产线,电气设备完好率达到98.4%。
    他,是首钢劳动模范,2005年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和首都劳动奖章。
    工友们说:“他在学习上与时俱进,只要是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知识,他就能学得懂、钻得通,永远不落伍。”
    技术人员说:“他把学到的知识都用在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实践性强、创新性强,攻克了许多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是心灵手巧的技术尖兵。”
    厂领导说:“他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全部的智慧和精力服务于企业,是新时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叫窦振印。
    “咱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但凡接触窦振印,都能感觉到他那股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这种学习的动力起初来自于对岗位工作的无比热爱。1970年,窦振印进入首钢,开上了大型电铲车,那时他就决心成为能开能修的全能型司机。但当时,一台电铲车就一份图纸,而且保存在领导手里,不可能时时拿着图纸对照着学。他就拿小本把哪儿是电阻,哪儿是变频器,这是什么线号,那又是什么端子号,一点一点画出来。有的电器结构不了解,他就动手拆开来,看清里边到底是什么样子。终于,他成了单位里第一个会修电铲车的司机,并进而成为一名专业电器维修工。
    窦振印常说:“咱工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但不能不学习。否则,终究会被淘汰。”正是这种对岗位的敬业意识和对企业发展、知识更新的预见意识,使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胜任了一个比一个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
    1986年,首钢球团厂建成,主控室采用的是我国第一套自主设计的电气控制设备。窦振印被点将,担任主控室电工班班长。开始时由于对设备不熟悉,一个小故障也要驱车200多公里把厂外的专家请来。窦振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尽快掌握有关知识。每逢专家到现场调试,他总默默跟在身后,紧盯专家的每个操作步骤,记下测试点位;晚上,他把白天学到的检修方法和各种参数详细记录、整理好。现场搞不懂的问题,他就请教专家,后来出现故障再也不用麻烦专家了。
    2000年,球团厂一系列截窑改造,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被采用,所有控制基本都在计算机上实现。“电器管理运用计算机是个大趋势,我得笨鸟先飞,不能落到别人后头!”于是,46岁的窦振印开始学上了电脑。那段时间里,学习电脑知识、钻研技术问题,占了窦振印大部分业余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努力,窦振印终于从一窍不通到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了。
    2003年4月,首钢矿业公司球团厂二系列生产线建成投产,这套设备是进口的,原理图是英文。于是,48岁的窦振印又从ABC开始学起了英语。他用了6个月时间,硬是把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立混二台控制柜上的电器元件位置、名称、作用搞得清清楚楚,还把二系列835台电机铭牌都记录下来,输入电脑打印、分发给工友们。这张图解剖了二系列主要部分的电路“经络”,使这条现代化新生产线的电器维修工作迅速得到了保证。
    “学习给了我创新的动力”
    窦振印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认为企业的发展是职工的全部寄托与希望。因此,他学习的目标总是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学到的知识熔炼成巧妙的专业技能、高超的工作本领。
    窦振印有很多电气设备维修改造的诀窍。如有一次发现球团厂链篦机11米处事故开关恢复后自动转车,很容易酿成工伤事故。按技术部门设计的改造方案,需要焊装线管穿线50米,并且要3个人干两天。窦振印经过反复推敲,决定修改原设计电器线路。结果只用了2米电线,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整改,效果比原方案还要好。过去,球团厂6000伏高压电机发生接地故障,只能靠外委修理,时间长,费用高。窦振印反复实验,自己绕制了一台50W220/6700V特种变压器,使用时只需接上两根线,从小往大调电压,不到一分钟就能检查出接地点,并可判断出电机定子绝缘是否正常,实现了方便安全地对电机进行检测。
    电器故障不同于机械故障,要从密密麻麻的电路板上把故障点判断出来很难。让球团厂职工佩服的是,有些故障别人处理得很长时间,窦振印三下两下就修好了。有人问他:“你怎么那么神?”窦振印实实在在地说:“没什么神的,就是多学、多看、多琢磨。”
    一系列回转窑热装斗提处存在漏料现象,制约着产量的完成。如适当提速,可减少漏料和倒料、提高产量。当时回转窑已提速7%,还能不能再提速?窦振印经过调研,计算分析回转窑提速后物料负载增加的功率、电机功率、电机转速、变频器能力、回转窑稳定性等情况,提出了回转窑增速的方案。这一方案被厂里采纳后,球团厂年产量陡增了10万吨,年增效益500万元。
    多年来,窦振印参与实施技改133项,为球团厂取得经济效益563.9万元。
    “一枝花红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有人说,企业发展是领导想的事儿,当工人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而窦振印认为,企业发展靠的是全体职工的一股子合力。
    为提高电器维修工作效率,他根据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把球团厂47张主控电气图纸重新简化成12张。图纸简化工作完成后,他用一个多月时间描出底图,晒出蓝图,全班人手一份。他编写了主控电气控制调整工艺手册,作为教材组织大家学习,提高了工友们的维修技术。
    窦振印在技术上从不保守。当电工班长时,他经常把自己画的电路图、遇到的故障问题笔录进行分析,组织大家学习、分享,共同进步。对工友们的提问,他有问必答,从不保留。
    窦振印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其中最让他看重的是一项“优秀育人奖”。他恳切地说:“‘一枝花红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首钢搬迁调整需要千万个知识型工人,所以,我要把知道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让他们尽快挑起大梁。”
    2005年,窦振印和新来的大学生刘金英签订了师徒对子协议。刘金英虽然所学专业与电气维修对口,但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利用每天对电气设备巡检的机会,窦振印对刘金英详细介绍电气自动化控制情况和常见电气故障及处理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刘金英不仅完全胜任了工作,而且能对电气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设计。窦振印和刘金英被评为“优秀师徒对子”,窦振印也荣获了“优秀育人奖”。
    工作37年,学习37载,窦振印用自己的足迹完成了从“应对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变,实现了由以适应、满足岗位要求为目的的学习,向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的转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职工队伍做着实实在在的奉献。
 
       (T L)
上一篇:义煤集团千秋矿高薪聘任高技能工人   下一篇:高科技领域、高技能人才新党员先进事迹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自强不息写春秋—记山东华丰煤(07-23)
·煤矿“开关土专家”——记山东(07-25)
·记刀具革新能手史国忠(01-30)
·中共泉州市委号召向“人民的好(07-26)
·高科技领域、高技能人才新党员(07-20)
·一名维修工的贡献——记山东新(11-06)
·一名奥运建设者的故事——记北(10-12)
·从维修工到高级技师——记首都(10-11)
·培养创新型人才三个需要注意的(03-24)
·一位技术尖兵的求索轨迹-记首(07-20)
·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书征(12-12)
·社会调查:您愿意成为技能型人(09-04)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