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高技能人才>文章内容
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建文 发布时间:2008-07-31 (阅读次数:
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
——北戴河休假专家谈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

 

  万顷波涛、松柏滴翠。2008年的盛夏,美丽的北戴河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

  7月20日至26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海外留学回国创新创业的专家代表,带着家人来到北戴河休假。休假专家一边享受着北戴河的迷人风光,一边热议着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这一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话题。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本在教育

  饭桌上,房间里,林荫下,海滩边,专家们三五成群,开怀畅谈。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

  “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根本在教育。”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这样阐述着自己对教育和人才关系的理解:“中学就开始实行文理分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专业也分得过细,这对大学生就业可能有帮助,但从人才成长角度看,不见得是好事。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不是干纯粹的技术工作,他们更多地是从事管理、研究等复杂的工作,需要更为综合的知识储备。”

  “要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仿真技术专家、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游景玉说。

  从院士到科研骨干,从高校研究院所到企业界,留学回国的专家代表们畅所欲言,畅谈各自领域的工作与科研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交流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并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人才培养从幼儿园开始,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家。”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祖彦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的教育规范性太强,特色不够鲜明,不利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快人快语。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深有感触:“发展生产力主要靠从理论到实践、从生产到管理的各类人才。培养这些人才,首先靠教育。”

  通过提升教育质量促人才成长,已成为休假专家们的普遍共识。

人才以用为本,资源需合理配置

  北戴河、曹妃甸、山海关、老龙头……尽管是在休闲度假,可专家们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充分利用时间去发现、交流、学习,探讨如何实现人尽其才的问题。

  “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并冒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春霆告诉记者。

  “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于用,高技能人才都是从普通工人中脱颖而出的,要在使用中发现并培养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特别强调人才培养一定要贯彻以用为本的原则。

  近年来,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注重培养和吸收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

  根据中央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有关部门实施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

  “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中央和各地各部门把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相继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使各类人才的配置更趋合理。

  “人才培养应以人为本,以用为本。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非常重要,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回国,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走出去。”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说出切身体会。

  “实现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配置,让各类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同时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用创业的实际经验阐述自己的人才理念。

  实践证明,人才资源开发坚持以用为本,同时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配合、相互促进,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又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遇和舞台,促进了人才成长。

优化环境,支持人才干成事业

  允许人才“柔性”流动、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休假专家们的身虽处在海碧天青、风轻沙软的北戴河,心却在建议如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要建立符合创新人才规律、重真才实学、重业绩创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中科院院士常文瑞告诉记者。

  “要注重为企业创新人才打造平台,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有关方面应为产学研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支持创新人才干好事业、干成事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卓研究员说。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事业是吸引人才的前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关键是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成就事业的平台。

  “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更要靠事业留人。待遇只能留住人才一时,而事业的长远发展则能拴住人心。用人单位要注重人才资源配备的平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创斯达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炎谈起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有感触。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西部地区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青海大学副校长格日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上述呼吁。他认为,虽然西部地区的领导和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但人才引进现状并不理想,这主要是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硬环境“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国家应在科研经费支出、科研成果申报、科技成果鉴定、生活待遇改善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则强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需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应着力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消除单位的内耗现象,为有才能者真正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休假专家在唐山市曹妃甸考察。张力摄


上一篇:《知识型产业工人窦铁成》首发   下一篇: 沧州市评选“金牌工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自强不息写春秋—记山东华丰煤(07-23)
·煤矿“开关土专家”——记山东(07-25)
·记刀具革新能手史国忠(01-30)
·中共泉州市委号召向“人民的好(07-26)
·高科技领域、高技能人才新党员(07-20)
·一名维修工的贡献——记山东新(11-06)
·一名奥运建设者的故事——记北(10-12)
·从维修工到高级技师——记首都(10-11)
·培养创新型人才三个需要注意的(03-24)
·一位技术尖兵的求索轨迹-记首(07-20)
·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书征(12-12)
·社会调查:您愿意成为技能型人(09-04)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