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中国职工教育》>文章内容
不甘沉默的大多数(2)
来源: 作者:王菲宇 发布时间:2009-10-12 (阅读次数:

  除了城乡之间的挣扎,在城里工作和生活的艰辛也被一件件展品默默诉说着。有工友寄来自己的工资条,也有工友将自制的烤羊肉串的铁皮架子捐献出来。在特别设置的“女工”展厅,一个玻璃柜中并排放了三块不同颜色的毛巾——这些是一个女“小时工”擦拭不同物品时用的工具。
  还是在“女工”展厅,一封家书被装裱在镜框里挂在墙上。书信是一个打工妹寄给老家双亲的。这封信寄出4个月后,写信的女孩就在一场火灾中丧生—— 1993年11月深圳致丽玩具厂的大火,一共夺去了82名花季女工的生命。
  这些并不令人愉快的物品、细节、经历,是在官方的博物馆难以看到的。在介绍“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时,孙恒特别强调,这是国内第一个“打工者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叙述的“主体性”是他和伙伴们最看重的。

自己搭台自己唱

  孙恒的名片上印的头衔是“工友之家”总干事,不过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
  1998年,孙恒带着一把吉他出走家乡。在此之前,他是开封一所学校的音乐老师。来到北京,最现实的问题是生存。他不得不打一些短工,当搬运工时,每个月的工资是400元。现在的孙恒谈起这些轻描淡写。但是说到音乐,他一脸认真,说自己一直喜欢唱歌,也一直没有停止歌唱。
  2002年,他在一次演出时遇到了王德志。两人一合计,“打工青年文艺团”应运而生。最初的成员只有两三个,都是在业余时间背着乐器挤公交车前往工地为打工兄弟们演出。演出多了,《团结一心讨工钱》、《天下打工是一家》几首歌也渐渐在京城打工人群中传唱开来。不仅在工地上、厂房间,甚至高校校园里都能看到“打工青年艺术团”的身影。几年下来,“打工青年文艺团”演出达几百场,步伐也不仅仅停留在北京,大江南北甚至香港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2005年,他们艺术团的第一张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通过京文唱片发行。出人意料,没有赔钱,卖出近5万张。有了唱片的版税,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同一年,“同心实验学校”在皮村建成。
  2008年国际劳动节,“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元旦,基于一个帐篷剧场改建的“新工人”剧场正式落成,真正实现了孙恒说的“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学校、博物馆、“同心互惠”二手商店、“新工人”剧场,这些场所构成了皮村的“打工文化圈”。
  今年年初,“打工青年艺术团”的第三张专辑问世。更为重要的是,第一届“打工文化艺术节”在“新工人”剧场里举行了。
  参加了打工文化艺术节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在开幕辞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我们会聚在‘新工人剧场’,参加第一届打工文化艺术节。孙恒曾经为这个新剧场写了一首诗,说要‘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有了剧场,我们再也不用到别人的舞台上去‘作秀’,去被自上而下地‘关爱’。从博物馆到‘新工人’剧场,从记录移民工人的文化到创造自己表达的舞台,打工者文化正在这里崛起,他们到工地、车间、社区去发现、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声音。”

“像地火一样,喷发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品:

    “打工子弟学校老师自制教具----木制圆柱体和圆锥体。”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品:

 工子弟学校——光明小学校钟。从2000年8月20日 

 年4月28日止,该校一直使用此钟。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上一篇:独家策划   下一篇:浅谈井冈山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与建议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