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高技能人才>文章内容
走在路上:拥有一个创造的世界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圆程 发布时间:2007-12-11 (阅读次数:

    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在竭尽全力活着自己的时间。

    2005年12月28日,胡永钦下班回家,一头栽在了地上。医生宣布他得了恶性脑瘤。

    600天之后的一天,记者采访胡永钦,恰巧碰见他陪着妻子从县医院看病回来,胡永钦说:“她整天焦虑着我的病,得了抑郁症。”

    “放心,你老公命大,不会有事的。”胡永钦总是这样安慰妻子。这情景很深地触动了我。

    人生路上,常常会在不同的场景心境中感叹———生命脆弱而无常。天地洪荒,每一秒钟都会有生命默默地谢幕。像萧瑟风中抖落的树叶,抑或是一粒微尘。

    一味费神于生命的涨落,未免天真和杞人忧天。一而再、再而三,的确很容易抑郁。

    日历牌上的灰尘厚了,人就会相信———苦难其实是圈进人生轨迹中的伴侣。不管是猝不及防还是基因里注定,只有与真正的它相逢,你才有机会发现此番游历的深义。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讲过,生命有两种,一种是有死的生命,一种是不死的生命。有死的生命是肉体的生命,不死的生命是理性的生命。

    胡永钦是一个生活在湖南小城的普通人,却在几百年后,印证着这位真正大师的想法:虽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也拥有着两个属于他的世界。一个是立足社会的柴米油盐工作挣钱,一个是创造力勃发并享受创造的精神乐园,后者与社会评价无干。

    从一个自然生命跨入一个创造的生命,我以为这是人生最主要的自我升华。

    癌细胞钻进了他的大脑,开颅手术、12次化疗,胡永钦不是铁人,面对企图摧毁他的病魔,恐惧、疼痛和无助、伤心……这些负面的情感无一例外他都在承受。但是,比起身体健康的妻子,他生活得很好。

    因为,他比她多了一个可以穿越黑暗的自我创造的世界———他的农电科技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遮蔽来自现实世界的风雨,忘却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

    早年间京剧行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不疯魔不成活”。说的就是胡永钦这号人。新买了房子,他不像别人一样尽可能装修得舒适一点、豪华一点,而是直接把家改装成了“车间”,直接把自己沉醉的世界搬进了现实的生活。

    孤陋寡闻的我不知道全中国范围内,在卧室门上挂着“成品车间”的是不是只此一间?但我知道,像“车间”主人这样痴迷在创造中的人却非绝无仅有。也许,他们表面无异于常人,甚至还有点儿落拓,但因为生命中充盈着另一分生气,他们的生命品质更加醇厚。当然,这不是装在钱袋里的。

    “至于‘职务发明’产生了多大效益,从没测算过。”胡永钦的科研探索,没有给他带来经济效益,却帮助他一直充实地活着。

    癌细胞侵入了他的身体,却无法穿入他的灵魂。在这个创造的世界里,没有功利的色彩,屏蔽了世音的喧嚣。在自我专注的发掘中,逐渐忘我,体验清澈如水、静谧香甜的生命化境。

    叔本华曾经向人们描述了一种罕有的“蒙受着恩典”的幸福人生:“他们被远大目标所吸引,他们从人生和世界收集自己作品的材料,回应着创造的召唤。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大多数人各演一个小角色,然后下台,而他们却过着复式的生活,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或许,从人生幸福的角度看劳模胡永钦的示范作用,要比单纯讲一位劳模的吃苦耐劳、执著奉献更耐人寻味吧?

(SD)
 


上一篇:抚矿集团公司:评聘出两级“首席员工”177名   下一篇:劳模写真:他的卧室叫“成品车间”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自强不息写春秋—记山东华丰煤(07-23)
·煤矿“开关土专家”——记山东(07-25)
·记刀具革新能手史国忠(01-30)
·中共泉州市委号召向“人民的好(07-26)
·高科技领域、高技能人才新党员(07-20)
·一名维修工的贡献——记山东新(11-06)
·一名奥运建设者的故事——记北(10-12)
·从维修工到高级技师——记首都(10-11)
·培养创新型人才三个需要注意的(03-24)
·一位技术尖兵的求索轨迹-记首(07-20)
·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书征(12-12)
·社会调查:您愿意成为技能型人(09-04)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