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上,第三次出现了普通一线工人的名字——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的代旭升和中油抚顺工程公司的赵林源,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两位普通工人摘取国家科技大奖的消息传到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高级工人技师杨杰为之一振:“事实再次说明,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无论学历高低,无论行业贵贱,只要勤于学习、精于钻研,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工人,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潜力。”在中铁一局,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也说出了另一番感慨:“荣誉虽然属于他们两位,但却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技术工人的光荣。”
一线工人创新潜力大
从代旭升和赵林源的获奖联系到自己,杨杰用两个字来概括一线工人自主创新的秘诀——学习。
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向书本学习,参加工作以来,杨杰从原先的初中文化到现在的本科学历、从看不懂图纸到能设计绘制图纸、从只懂简单电路到掌握工业计算机控制电路、从对一般故障的处理到创立“矿井提升系统故障查排多维思维法”及“数字化需求动态检修法”,先后进行大小改革200多项,被誉为“机电大王”。
其实,在亿万职工中,从来不乏创新型人才,从当年的老英雄孟泰、“钻头大王”倪志福、“刀具大王”马学礼,到今天的许振超、李斌、邓建军、孔祥瑞、王亮、王洪军、窦铁成等一批高技能人才楷模,一代代来自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在实践中提高,在岗位上奋斗,成为一流的“技术专家”。
“任何尖端技术都要以千千万万个岗位上的精耕细作、不断创新为基础。”在窦铁成看来,科技创新不是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参与,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也是科技创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个小窍门、一个小建议就可以产生很多经济效益,而这些小窍门、小建议,又常常是专家学者们所忽略的。”窦铁成认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更需要像代旭升和赵林源这样的一线工人。
来自一线工人的创新力量,得到了国家制度上的认可,自2006年起,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首次设立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保证国家科技奖励条件标准和水平的基础上,对工人、农民科技创新成果予以政策上的倾斜。目前,已经有6名普通一线工人分别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为创新铺设最好的跑道
“一线工人技术创新,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企业应该为鼓励一线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铺设最好的跑道,让他们穿上成功的跑鞋,和企业一同在自主创新的大道上共同成长。”面对一线工人技师再次问鼎国家科技大奖,中油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政华异常感慨。
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每年100万元的奖励基金,中国最大的镍铜综合生产企业金川集团公司,为一线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奠定了资金保障。金川集团工会主席吴国贤说,应动员普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艺、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
开发、创造、推广、转化,四个有力的动词不仅诠释了一线技术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作为,也表明了企业支持职工技术创新的四个方向。吴国贤说:“大家应该注意到,挖掘和鼓励一线技术工人的创新潜能,不仅是工会的一项工作和企业的责任,现在正成为政府的行动。”
目前有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生产一线高技能的奖励和培养计划,合肥市于去年启动“蓝领人才”开发与引进计划,从2008年起,每年将培养各类技能人才15万人,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技术工人比例达到50%以上,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5%。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高等院校也把人才培养的目光对准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在获知代旭升和赵林源两位一线工人获奖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说:“实际上,‘白领人才’和‘蓝领人才’的教育,高等院校应该兼顾并重,培养‘蓝领人才’高校责无旁贷。”
( T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