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8日)
王兆国
同志们:
今天,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这对于团结动员全国广大职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非常重视这次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重视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我们一起出席这次表彰大会。首先,向本次大赛的圆满成功和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赛的广大职工和所有为大赛付出辛勤工作的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的大力支持下,自2003年以来,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成为广大职工竞比高超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重要平台,成为培养各种技能人才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大赛开展以来,从企业到省市层层普遍开展了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练兵和比赛选拔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培训,踊跃报名参赛,全国1300多万职工参加了各个层次的职业技能比赛,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涉及工种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一项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大赛,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国技术工人的形象,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效,主要在于:一是坚持把开展竞赛活动与服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的大局来开展活动。二是坚持把促进企业发展与提高职工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完善竞赛机制,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工种设置和比赛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紧贴企业生产和职工技术素质提高的实际。三是坚持把造就高技能人才与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既注重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又普遍开展技术比赛、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坚持把开展群众性技能竞赛与实施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全面剖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好落实。这里,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推动国家进步的根本在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一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人才,也同样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面对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各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新任务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职工技能水平不够,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升级、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培养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素质职工,才能为提升我国核心竞争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我们要站在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二,广大职工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争当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职工。时代呼唤人才,事业造就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为广大职工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职工素质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国广大职工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饱满的创造热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切实增强劳动本领和创新能力,争做政治强、技术精、作风硬的高素质职工。要踊跃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比武、发明创造活动,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发展生产,努力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在大赛中获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掀起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为促进职工素质提高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第三,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促进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工会发挥“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组织职工、教育引导职工紧密结合起来,是党中央对工会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工会要组织广大职工深入扎实地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把岗位练兵、技能比赛作为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为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推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为抓手,以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基础,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工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就业能力,培养技能人才。要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争创“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和“创新型班组”。要积极推广“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劳模和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做法,加强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推动企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的进程,结合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职工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鼓励职工主动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努力在岗位上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第四,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指导方针,要充分认识广大职工是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基本力量。要把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把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并以此带动和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能够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要把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鼓励职工学习创新知识,掌握创新技术,参与创新实践,发展创新文化。要从培训、鉴定、评价、选拔、使用、交流、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抓好落实,形成完善的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继续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把技能大赛办得更好,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搭建有效平台,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总要求,目标已经明确,任务重在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