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人当是主角 |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10 (阅读次数:
)
|
|
“技工荒”引发委员对工人地位、价值的文化思考 本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娇萍)“让工人体面起来,不仅关系到‘技工荒’能否破题,而且关系到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本报3月8日三版刊发的《王洪军发言引发“技工荒”热议》一组报道,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大家认为,报道探讨的是“技工荒”症结所在及解决的现实路径,却在更深层面暴露了文化建设问题。 “什么是体面,关键在于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同。”全国政协委员张秋俭认为,“工人不愿意当工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我们的文化中对工人还有某种歧见。” 这一观点引起许多委员的共鸣。大家认为,当前充斥媒体的多是明星、名人,特别是一些娱乐节目,往往因为过于注重商业元素而忽视了主题健康。固然,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但是,文化多元化绝不意味着可以在伦理道德、信仰追求等核心价值方面放弃起码的底线。 陈力委员则认为,目前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公共产品的不足和由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导致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均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普通工人文化权益的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一段来阐述,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谷常生表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人阶级同样也是主力军,绝不可忽视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的强大力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人当是主角”。 “加强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全总副主席徐振寰建议,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把更多的时段、版面让给普通劳动者,要通过推出更多的劳模典型和普通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进一步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
|
上一篇:让技术工人成为受社会普遍尊重的群体 下一篇:上海电气与电机学院为技术工人架设发展“阶梯”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相关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