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依托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建起了覆盖全市18个区县、几千家企业、上百万职工,涵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企事业单位一线职工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受到企业和职工广泛欢迎。1月20日,教育部“2020教育发展纲要”调研小组的专家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取了北京市总工会关于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情况的汇报后,认为“北京的探索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方向”。
从2004年起,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北京市教委等多家单位,共同搭建了职工继续教育平台,称为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它以一线职工为受教育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以增容新知识、传授新理念、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技能业务素质为主要授课内容。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经形成一个覆盖北京市18个区县的三级远程培训体系,其中培训工作站点92个,在生产一线建立学习课堂400个,在车间班组建立学习小组1000余个。
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北京市总又摸索出了“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模式。它以一线职工为主要培养对象,根据企业的需要设定专业和课程。实行累积学分,零存整取,突破了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一是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每门课程结业后即获得相应学分,累积满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证书;二是学员取得的非学历培训证书,经过一定程序的严格认证,均可替换所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相应课程的学分。“学分银行”于2006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先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试点,先后有270名一线职工参加。目前,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又在多家大企业开展了“学分银行”试点工作。
截至2008年末,参加素质教育工程通用能力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职工已逾6万人;通过企业自主开发的71门课程带动全市各类岗位技术技能培训6500余期,培训职工30余万人;通过奥运知识大讲堂和知识竞赛培训职工60余万人,农民工培训已突破21万人。进入素质教育工程平台的职工达到300万人次。
(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