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亟待多样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亟待多样化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7-1-10
    目前,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已基本上形成了来源渠道多样化的特征,构成了国家扶持、金融部门支持、农民自筹的三级来源体系。但在资金来源总量中,国家扶持是最主要的来源渠道,如移民搬迁扶持,村村通公路建设,以及沼气建设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政府资金投入量仍然有限。尤其是相比中央财政,地方支农资金明显存在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偏低和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在地方财政支农总盘子中,大部分属人头费和事业费。二是资金来源渠道仍然狭窄。由于国家扶持有限,信用社支持重点放在生产资金方面,农民自身并不富裕,自筹资金存在很大困难,资金不足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三是金融资金和民间资金介入不够。 
    除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几乎没有参与。四是公共资金来源和去向较为分散。投入渠道多,资金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芝麻盐到处撒,你撒完了我再撒”。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资金总量是由阶段目标和投入覆盖范围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构建一个支持农业的稳定资金来源渠道和体系。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政府提供的资金是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参与建设,要以国家的投入为首要条件。尤其是要增加对农业的直接投资。在国家财政支持的构成中,地方财政应增加支持比例,和国家财政投入形成合力,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等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
    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目前应重点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快农业银行的改革步伐,明确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的市场定位。
    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民间团体牵线搭桥,让城市有关单位和企业对口帮扶乡村。但解决社会资金进入问题,相应的政策措施必须跟上。比如,对由城市迁到农村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当在贷款、税收、征地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使其立住脚,能发展。
    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建设新农村,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是获取建设资金的一个好途径。如可以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沙地、果园、机井、林地、闲置的厂房等集体资产,通过拍卖、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使其保值增值。同时,可以考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要管好用好资金筹集到建设资金是前提,管好用活资金是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统筹安排来自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集中使用。资金投向上,应重点向能给农民带来直接收益的工程倾斜。

上一篇: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和谐农村的政治保障   下一篇:完善集体产权 发展现代农业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