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四川省农业厅 ︱ 发布日期:2006-8-10
    彭州市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使丘陵地区项目引进难、产业发展难。全市33个经济发展缓慢村中,有21个地处丘陵地区,占63%。为破解丘陵地区“两差”、“两难” 影响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奔小康的问题,彭州市、葛仙山镇有关部门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和要求,指导熙玉村因地制宜,通过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扶持等措施,依托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笋用竹、经济生态林和各类水果,推进由单一的传统农业向一、三产业相结合发展。 
    一、科学规划,明确区域发展重点。熙玉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54亩;人口2231人。经认真分析总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了熙玉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重点,依托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笋用竹种植带、经济生态林带、水果种植带三大产业带发展的规划,以集赏花品果、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发展,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实现一、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创新机制,政策鼓励扶持引导发展。为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示范园作为科技推广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彭州制定了《彭州市招商引资政策》、《做好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工作的意见》、《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意见》。同时,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园区建设有关问题。葛仙山镇建立了农业承包合同管委会、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向业主集中工作组。驻村干部和农技员入驻园区,农牧局还派出4名农技干部定点联系、跟踪服务,根据农时季节需要主动传授农科技术,提供产业发展信息,免费指导园区规划,吸引业主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引导鼓励加快发展。市、镇两级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8—10期,共计培训12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00余份,并组织农技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市上还拨出专款建起了果树新品种母本园,对使用果树优质种苗的农户予以补贴,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引进推广了32个果树新品种。
    三、整合资源,聚集效益改善发展环境。在规划的指导下,市、镇、村三级通过投资项目的政策倾斜,把各种支农手段、资金整合起来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并多渠道筹资,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退耕还林2527亩,配套荒山造林380亩,建经果林850亩;多方筹资120万元,共改造道路7.89公里,业主建设旅游环形路3.4公里;共计投入522万元,完成坡改梯827亩,建微水治旱蓄水池112口,整治山坪塘12处,排灌沟渠6.51公里,提灌站5处,建成滴灌示范区100亩。政府在熙玉村引导性投入,鼓励带动业主滚动投入社会资金达1500余万元,推进熙玉园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典型示范,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对熙玉示范园区域的荒山、荒坡经营权进行转让,引来了张左明、彭宗福等几户业主大户。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吸引业主投入。截至目前,熙玉村已引进业主26 家,流转土地6284亩。其中,经营土地400亩以上的4家,200—400亩的9家,200亩以下的13家,带动农户1003户。在熙玉村的带动下,葛仙山镇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其核心区规模种植面积达7313亩。水果规模种植已成为熙玉村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
    五、突出产业,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熙玉村突出抓住小水果种植和乡村旅游两个龙头,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该村围绕打造小水果基地和食用竹基地,成片种植了梨、桃、李、杨梅、枇杷、雷竹、麻竹等18个优质水果和食用竹品种,并注册了熙玉牌水果品牌。去年水果收入达2000余万元。同时,熙玉村还依托规模种植打造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起了16家上档次的“农家乐”,日接待能力可达2000人。在今年举办的彭州市首届田园赏花节期间,熙玉村接待赏花观景游客达4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上千万元,农民人均综合增收1300余元。通过土地租金收入、在园区务工收入、种养殖业收入以及外出打工的多种途径,实现了农民增收多元化。其中,仅在园区内长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的农民就有3000余人,农民年人平务工增收可达283元,较好地解决了偏远落后的丘陵地区经济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

上一篇:卢良恕院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事关三农大计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