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改革现行农村办学体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改革现行农村办学体制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7-1-23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教师流失现象不断发生,给当地教育事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首先要找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目前的情况是,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待遇却比城市教师和经济发达地区教师低得多,因此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和较好的生活条件是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豫南农业大县新蔡县为例,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而他们到沿海发达地区任教,月工资可达3000元以上。巨大的反差使该县大批优秀教师义无反顾地“东南飞”。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固然很多,但治本之策是改革现行的农村教育办学体制。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资金短缺和质量低下“两大难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心。就国家总体情况而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受经济等各种因素影响,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有的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已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5%—50%左右,但因为县级财政的总收入偏低,对教育的实际投入远远不及沿海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很多县的财政收入近一半用于保教师工资,无力再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改革目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以县为主”改为“国办教育”,国家可以将各地征收的“教育附加”改为“教育税”,由国家统一征收,统一支配。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县、省和中央三级政府按比例分担,逐步提高中央政府的分担比例,最终过渡到“国办教育”。

上一篇:令人担忧的“隐性流失”   下一篇:珍重农村教育的“血脉”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