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农村“零赋税”后应关注的几个新问题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农村“零赋税”后应关注的几个新问题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博网 ︱ 发布日期:2006-10-19
    我国在近两年中,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旨在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条件、鼓励发展生产的惠农政策。近日,笔者在乡村调查时发现,农村进入“零赋税”时代,农民的负担较过去大大减轻,农民的日子较以往也好过多了,但实施“零赋税”后,农村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一是旧的“负担”减免了,但新的“负担”增加了。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两免一补”,不仅使过去加在农民头上的“负担”逐步得到减免,而且发展粮食生产还能够得到一定数额的补贴,如此的优惠政策,是中国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但笔者在山区调查时发现,农村旧的“负担”虽然减免了,然而农资涨价、用工涨价等,却成了农民新的“负担”,其“负面”效应,大大抵消了国家为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产生的“正面”效应。以用工涨价为例,过去山区农业生产,基本依靠自己劳作,很少产生现金开支。近年来,山区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很多农户不得不花钱请工从事耕作与收获。2004年以前,某县农村工价一般在15—20元,2005年农村工价涨至20—25元,2006年又涨至30—35元,有的甚至达到40元。2005年收割一亩稻谷,需要80—100元,2006年收割一亩稻谷,工价涨至180—200元。受产量不稳、成本过高、效益较低等因素影响,山区农民发展生产(尤其是常规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依然不高,近两年甚至还出现了过去少有的耕地“撂荒”现象。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无论国家采取何种惠农政策,如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就不够牢靠。
    除生产性开支明显上涨外,农村非生产性开支也迅速上涨,成为农民又一“负担”。近年来,国家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直至免除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费。但上高中时,高额的学费,却成了贫困山区农家子弟难以迈过的一道“坎”。上万元的大学学费,更使农村困难家庭望“学”兴叹。另外,医疗费、人情费涨价,都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承重负担。有粮吃、缺钱花,上不起大学、害不起病,仍然是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普遍现象。
    二是“公用工”取消了,农村公益设施建设与维护难度更大了。
    取消“公用工”,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很多农民反映,过去由于公用工太多,稍有一点农闲时间,就得去做改田置地、修路补堰等公益性劳动,人一年四季都在忙,根本没有时间挣钱。现在“公用工”取消了,农村青年能够放心外出打工。但不少乡村基层干部则反映,没有了“公用工”,近两年中,除通村水泥路等以国家投入为主的项目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外,一些项目外的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困难很大,就是原来建设的小型库、瑭、堰、渠、路、桥等公益设施,也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护,结果吃亏的还是大多数农户。很多农户对此也深有体会。例如今年我县遭遇大旱,过去一些小型库、塘、堰、渠都有村、组干部安排公用工管理、维护,统筹安排、调度用水,尽量减少旱灾损失。但近两年公用工没了,村大了、村组干部少了,一些村组级公益设施维护与管理基本无人过问,众多农户只得自行其事,谁用水谁就得去修堰、拔“塘篓眼”,不仅费神讨力,而且水资源浪费很大,农作物损失严重。
    三是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人员减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少了。
    推行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人员,是国家近年来为减轻农民与地方财政负担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有的地区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忽视了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别、忽视了“公益性”服务对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性,表面上改掉了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减少了财政开支,但实际上却加大了农民的支出与负担。例如部分地区提出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推向市场,让农技推广人员通过为农民提供服务到市场上去找“饭”吃,但事实上由于山区农民经营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再好的农技人员,也很难在农民手中获得“技术”报酬,结果有的农技人员只好改卖农资,有的干脆改行或外出打工,结果一些很好的栽培新技术难以在基层得到示范与推广。乡镇兽医站经过改革后,有的乡镇“公益性”人员定岗过少,根本担负不了大面积防疫、管理、服务等职责,造成畜禽疾病流行,农村养殖技术落后、经济效益欠佳。一些改革后无编制的兽医站人员,为了自身生存,将过去很多对农民“无偿”服务或“低价”服务变成“有偿”服务与“高价”服务,给畜禽治病开“大处方”,结果给农民带来更大的“负担”。
    四是对农村“硬件”设施投入加大,但管理明显“弱化”。
    近年来,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不断加大对农业与农村投入。如兴修通村水泥路,解决农村行路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农村吃水难;落实农村合作医疗与大病救助,解决农民就医难;实施以沼能利用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工程,解决农民烧柴难;实施以农民工技术培训为主的“阳光工程”,解决农民就业难等,农村环境与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各种“硬件”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却明显滞后,对广大青年农民的教育与管理失之过宽。不少农民与基层干部反映,如今在农村,除了看电视以外,其它文化、娱乐设施基本没有。村上订的报刊、杂志虽有一些,但大多放在村委会或干部家中,很少有人翻看。不少村里虽办有阅览室(或农家书屋),但上面送下来的书,很多与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根本就不对路,摆着只是做个样子。农村税费与公用工取消后,一般农户很少再集中开会学习或研究问题。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在外打工,在家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与小孩,客观上也增加了对乡村农民的管理难度。由于教育、管理松懈,有的地方农民农闲时间,有几个闲钱就打牌消遣。少数在外打工发了一点财的,回乡后就不可一世、目空一切,带回的资金不是用到发展生产与家乡建设上,而是花在赌博消遣上。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相差甚远,值得引起警惕。
    总之,“零赋税”后农村不等于“零”问题。针对“零赋税”后山区农村存在的新问题,笔者以为,一是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农资涨价幅度,大力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推进耕地园田化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要切实推进医疗与教育制度改革,要让普通农民看得起病、读得起书;三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刹住农村赌博风、吃喝享乐风与“人情”涨价风;四要适当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并在村组一级保留适当的公用工与公益设施建设维护费用,加强对村组公益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五要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调动农技人员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确保基层事业单位“公益”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广先进技术,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六要重视与加强对广大青年农民的教育与管理,在建设物质文明同时,切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熊飞)

上一篇:专家呼吁尽建设新农村要摸清“家底” 合理规划   下一篇:加强西部农村教师培训能力的建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