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喝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喝彩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光明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1-9
    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致力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农村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力量。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而且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入城市,一些大城市的人才竞争更趋激烈,有些人在竞争中不得不放弃专业,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各类人才却无从寻觅。因此,知识分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开辟用武之地、开展创业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知识专长,是客观主观两方面的要求。在这方面,以“马铃薯博士”屈冬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宁夏、在新疆、在安徽,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由于他们的智力支持和创业活动,曾经仅仅为吃饭而种植的土豆,现在已经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开垦出了硕果累累的红枣园;当年开农村改革风气之先的小岗村,又建起了产业化发展的种植协会。知识分子到农村创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科技活力,已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分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要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仅仅满足于搞项目、拉课题、写文章,是注定干不成一番事业的。广大知识分子要像“马铃薯博士”屈冬玉等创业者一样,带着对新农村建设的满腔热情,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与广大农民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共同建设,“农业科研一定要到基层,不下农田,怎么搞研究?”“马铃薯博士”从实践中得来的见解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
    知识分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不仅要实现一时、一地的发展和单个项目的完成,还应该考虑创业活动的普遍价值;不仅要为农民创造现实利益,还应该发挥专业优势,为农村带去科学种植、产业化发展的意识,为农村培养大批实用型科技人才,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和销售一体化,最终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业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应有的催化作用。
    知识分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业,在改变农业和农村面貌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知识分子事业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向以屈冬玉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江西: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下一篇:推进新农村建设须发挥五种人才的作用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