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新农村的推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行其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新农村的推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行其道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布日期:2006-12-20
    新农村民谣种粮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服务有人给。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农村建设。如何评判一年来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形势?明年三农政策重点在哪?临近岁末,决策层对此已有清晰的思路。
   “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12月9日,在由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新农村建设一周年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
    事实上,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了2007年三农的工作重点,即“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新农村“开局良好”
    如何研判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主管部门官员和研究者都持乐观态度。
   “开局良好。”讨论会上,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说。经过调研和观察,对于新农村建设一年多的实践,张红宇认为有两个特点。
    首先,这个理念提出之后,得到各方认同。而过去谈农村问题,中央有积极性,地方不一定有积极性。
    第二个特点是,新农村建设确实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农民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有些地方是电的问题,有些地方是路的问题,还有安全饮水问题等。
   “中央在‘三农’方面,做了五件大事。”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马晓河则从更宽的时空跨度上评价目前的“三农”形势。
    具体体现为,一调,国家各级政府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二减,取消农业税,每年减轻1250亿;三投,大量向农业农村投资;四改,如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乡镇机构、县级财政、义务教育改革等;五转,鼓励农民向非农转移,保护农民的利益,解决城市打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等。
   “在这些重大的举措下,农业农村形势出现了好的变化趋势。当前农业农村形势正在向‘种粮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服务有人给’的方向变化。”马晓河说。
    然而,研究者们也观察到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出现了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马晓河对此总结为“五多五少”:第一,政策规划多,开展建设少;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招数多,但是怎么增加农民收入和产业,招数不多;第三,投资老渠道多,新渠道投钱少;第四,上边的真金白银多,地方口号响动静大,但是投钱少;第五,政府动作多,农民参与动作少,农民处于观望态度。
    新方向:现代农业
   “一年的历程,最值得总结的基本经验,就是如何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抓住重点,扎扎实实推进。”陈锡文说。
    而这个重点,决策者锁定在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对此,陈锡文分析了原因。
    首先,自然资源禀赋使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迫切要求。对于农业面临非常严峻问题,最大的挑战是耕地、淡水资源在减少。
    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从1996年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降低为18.3亿,9年时间减少2100万公顷耕地。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现有的农业生产力状况明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据统计数据显示,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
   “历史上南粮北运,现在是北粮南运。北方缺水,确保粮食安全,压力大。”陈锡文说,“从这个角度而言,必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其二,从农业产业安全角度而言,急需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有些进口已经对国家的产业进行了威胁”。陈锡文称,比如我国大豆今年进口大约2659万吨,进口量占国内大豆总需求量的60%以上。
   “今年有关部门组织大豆协会,希望对大豆产量进行有效调控,但问题又出现了,大豆压榨行业70%控制在外资手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豆的生产和加工已经面临产业安全。”陈说。
    近期的粮油价格上涨,更加凸显了建设现代农业的必要性。有关专家表示,尽管这两年国家的“三农”政策好,但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未根本改变,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未根本改变。
    因此,陈锡文总结,建设现代农业,无论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富裕,还是保障国家的产业经济安全关系都非常重要。
    关键: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有待政策制定者们进一步细化和部署。而把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顶起农业产业发展的支点。
   “国家将大力推动和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长和发育。”12月9日,在第二届县域经济研讨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称,10月31日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史上跨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郑新立认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只剩下村委会这样的行政组织,以前集体经济给农户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没有了,变成了只有农户自己经营了。这样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很难走向现代化道路,也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现在必须通过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来填补这一空白。
    事实上,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农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竞争,如果中国的农业不组织起来,仅凭上亿分散的农户很难和跨国公司竞争。
    郑新立明显感受到了紧迫性,“最近大豆(2818,-17,-0.60%)、棉花(14305,-10,-0.07%)等行业,国外的公司进来了,棉花、大豆大量进口,使国内的市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果我们不组织起来,同样的情况可能在其他市场上重演。”
    更多专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寄予厚望,他们期待这部于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法律,不仅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组织磨合农民需求,代言农民利益,真正建立起现代的农业体系和现代的新农村。(王世玲 定军 )

上一篇:四难题困扰农村文化发展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再提“量力而行”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