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乡村文化站应姓“农”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乡村文化站应姓“农”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8-21
    “空空荡荡一间房,密密麻麻蜘蛛网,破旧不堪几本书,冷冷清清不见人”,是当前一些乡村文化站的真实写照。在农村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乡村文化站名存实亡、奄奄一息,现状令人担忧,这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
    在笔者看来,乡村文化站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是广大农民朋友“充电蓄能”之所,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村活跃农民文化的纽带。而乡村文化站只有姓“农”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占领广大的农村市场。让乡村文化站姓“农”,就是要围绕“农”字做文章,所想所为、所言所及都应具有浓浓的“农”味。让乡村文化站姓“农”关键要有创新思维,引入市场化运作管理机制,采用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的办法,牵手涉农企业,共同打造“活力乡村文化站”。化肥、农药、农机等涉农企业的服务主体是农民,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由蛹化蝶”的羽化过程中,服务“三农”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公司出资将企业产品编排成小品、歌曲等到8个乡镇巡回演出,丰富当地乡村节日文化,这些做法很受农民朋友欢迎。乡村文化站可以主动出击,招商引资,吸引农民朋友信赖的农资企业共同建设乡村文化站,将企业营销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送戏下乡、送科技支农、送服务惠农等活动,把乡村文化站建成诚信品牌,涉农企业的培训点。
    让乡村文化站姓“农”,还要把乡村文化站因地制宜地办成“乡村文化超市”,把涉农政策、农情资讯、农业技术、致富方略等广大农民朋友看得懂、用得上的文件、报刊书籍“上架”,而且要摆在显眼位置,吸引农民朋友驻足。同时要把乡村文化站办成服务农民的宣传阵地,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画、文化长廊等形式大力宣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致富能手”、“创业明星”、“和睦婆媳”等群众公认的身边人和事,让农民朋友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乡村文化站的亲和力!

上一篇:按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培养新型农民   下一篇: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