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 发布日期:2006-7-13
    统一战线积极发挥优势 
    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重要法宝的作用,利用独特的优势,努力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挥组织优势 
    十六届五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统战部明确了统一战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方法途径。各地统战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在统一战线中迅速形成了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比如,福建省在统一战线中开展“海西同心兴农”系列活动、河北省开展“情系新农村,统一战线献爱心”系列活动、山东省积极开展“民企帮村”活动等。全国工商联专门研究并下发了关于组织、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目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已经成为广大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的自觉认识,成为统一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行动。  
    发挥政治优势 
    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所提意见建议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三农”问题的所有领域,既有宏观层面的思考,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建议,为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参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民革中央提出的“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民盟中央提出的“建立农村干部报酬合理分担与补偿机制”、民建中央提出的“加快建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民进中央提出的“大力推进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必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发挥人才优势 
    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加速农村发展的根本大计。多年来,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主动深入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通过决策咨询、人才开发、项目协调、投资推介等开展智力支边,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发挥了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仅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就推广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770多个,培训各类适用型人才6万多人,引进教育资金3.45亿元,引进投资项目近1200个、资金143亿元。其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帮助贵州毕节地区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今年,智力支边工作进一步明确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扎扎实实地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华海外联谊会充分利用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系,计划从2004年起5年内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捐建100所小学,目前已经落实70多所,今年内将全部落实完毕。这些都必将对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势 
    长期以来,统一战线积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依托“光彩事业”这一重要载体,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为主要内容,到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光彩事业”实施以来,共落实项目13544个,到位资金1069亿元,培训人员294万人,安排就业300多万人,帮助548万人摆脱了贫困,捐赠总额达130多亿元,对发展当地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计划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村企合作,在5年内完成对10000个以上村的定点、定向帮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了“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倡议,号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这一倡议得到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热烈响应,迅速转化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 
    发挥政策优势 
    我国有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76%以上生活在农村;我国有农村贫困人口2600多万,绝大多数在中西部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民族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战线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既要见物又要见人   下一篇:农户也要农业信息化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