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建设新农村 为什么做起来犯糊涂?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建设新农村 为什么做起来犯糊涂?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6-6-8
    如果对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换一种考评办法,只要广大农民真正感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即使暂时没有新楼,也是了不起的成绩,那么,那种挖空心思做表面文章、图好看而坑农民的事,会不会少一些、再少一些? 
    在近日举办的一次以“长三角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论坛上,有与会专家披露了一份调查结果,指出了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偏差。举其要点,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种表现,一是不认真研究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求,做计划不结合当地实际,搞村居建设也是邯郸学步;二是急功近利,急于见效果;三是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还动不动就要建设花园洋房;四是少数地方热衷于搞项目、资金、土地开发规模的大比拼。如此种种,弄得农民普遍惧怕出现新一轮举债浪潮、增加负担,唯恐又来一次瞎折腾。 
    这些现象似曾相识。甚至可以说,在过去一二十年中,每逢一些发展的关键阶段,类似的现象就会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重复一遍。所以,这回遇到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偏差,似乎也大可重复一下以往舆论引导中的一些说法,比如,希望一方干部端正政绩观、纠正错误观念等等。 
    然而,这回不对了。也就在这几天,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在五大干部学院同时开班,学员们对于新农村建设怎样以“二十字要求”为指导健康发展,怎样量力而行、防止增加农民负担,怎样因地制宜、避短扬长,说起来好像都明白。 
    既然说起来心中明白,做起来犯糊涂就不是真糊涂,而可能另有原因。 
    从允许一些地方GDP零增长以实现环保目标这件事得到一个启发,社会进步到今天,身为领导就不可能不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但是,只要以GDP论英雄的考评方式不变,牺牲环境求产值的事就不可能绝迹。同样,建设新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表面文章、形象工程,根子就在于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建设的成就。 
    毫无疑问,新农村不能没有新面貌,一些地方别墅式的农民新居自然也是一种新面貌。问题在于,新面貌的产生,应当是生产真正发展、农民真正富裕的结果,而不是倒过来,为了展示形象,不顾一切哪怕举债也要先建漂亮新居。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农民怎么会欢迎呢! 
    如果对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换一种考评办法,只要广大农民真正感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即使暂时没有新楼,也是了不起的成绩,那么,那种挖空心思做表面文章、图好看而坑农民的事,会不会少一些、再少一些?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如何传承历史文脉 新旧取舍引人关注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让农民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