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 > 农民工 > 理论探讨 > 文章内容
第二代农民工具有三大特征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15 (阅读次数:

首份《浙江民工调查报告》显示——
第二代农民工具有三大特征
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较远的人生职业规划、较强的维权意识 


    作为首次对农民工进行的大规模、系统性调研的成果,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浙江民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第二代农民工已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体,并显示出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有较远的人生职业规划、有较强的维权意识等三大特征。
   

    《浙江民工调查报告》对浙江7市10县(区、市)的劳动力市场和百余家企业、200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历时半年多才最终完成。调查发现,16岁至40岁的青年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占了总数的90.83%。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说:“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逐渐退出,第二代农民工身上反映出的新特征,事关未来的民工问题,我们社会应该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并做好准备。”据介绍,新一代农民工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调查显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的农民工接近一半,达到了48.01%,而拥有高中或职高以上学历者占35.6%。陈诗达说:“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这是第二代农民工最基本也是最让人欣喜的一个特征。”而且,被调查群体中,希望继续受教育的意识也较强,譬如希望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就占了85.89%。即便如此,陈诗达也表示,第二代农民工的优势并不明显,虽然他们的素质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受教育程度与劳动技能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依然很大。而且,在目前的收入状况下,农民工很难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

    有较远的人生职业规划———与第一代农民工主要为寻求生计而出门打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闯荡世界”的动机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自身价值,有了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多赚一点钱。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六成多有“老板梦想”,同时37.69%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定居,而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的比例则微乎其微。他们也不再像父辈一样甘于艰苦廉价的劳动,而更在乎所在城市能否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格待遇。

    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在被调查群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占了一半,达49.41%,知道《劳动法》的农民工比重为70.73%,了解《工伤保险条例》的民工也接近一半,这些数据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对新一代农民工的特征表示欣喜的同时,陈诗达也指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参与意识还比较低,很多农民工在进城后没有参加过选举,没有参加工会组织,这些都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XJ


上一篇:“靠东风”不如“借东风”   下一篇:角色巨变:农民工成青岛港建设发展主力军的跨越历程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公平性: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关(05-06)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为新农(05-06)
·农民刘兴山苦心钻研20余载 多(09-20)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05-06)
·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05-06)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05-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困难破(05-06)
·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05-06)
·四川: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推(05-06)
·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05-06)
·刘锡潜代表:深化农村医疗保障(05-06)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05-06)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工政策显成效 四大问(07-19)
·信阳师院学子开展“新生代农民(07-16)
·农民工将打工经历写成小说 已(07-15)
·社科院专家:让第二代农民工和(07-14)
·农民工有了学法阵地 嘉市两个(07-13)
·新生代农民工解开“心结”更阳(06-25)
·报告称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觉(06-22)
·60名重庆市返乡农民工自发成立(06-01)
·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尊严和体面劳(05-31)
·10多名农民工上门讨薪 开“圆(05-26)
·苦读勤学 农民工徐万年码头上(05-11)
·易宪容:农民工享经适房短期难(04-30)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